脑瘫儿童作业治疗的原则
1.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很多家长只注重脑性瘫痪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如爬行、站立和行走等,认为孩子较关键的问题是行走,而忽视其上肢功能。因此,往往到了学龄前期,家长才发现患儿上肢功能较差.才开始进行作业治疗,效果常难以令人满意。
各型脑性瘫痪患儿常见的上肢异常运动模式如下:痉挛型患儿表现为肩关节屈曲、内收、内旋,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前,腕关节掌屈、向尺侧偏斜,拇指内收、指间关节屈曲,精细运动落后、笨拙,双手协调性差;
不随意运动型患儿表现为上肢屈曲、旋前,稳定性差,拇指内收,手握拳,上肢的不随意运动是其较主要特征,精细运动功能极差;
共济失调型患儿表现为手轻度震颤,上肢运动障碍明显,动作不灵活,有目的抓物十分困难,精细运动能力差;
肌张力低下型患儿表现为手臂和手指肌力差,不能伸手取物或举起物件,不能紧握物件。上肢稳定性差,手眼协调性差。
根据上述表现,家长可以发现患儿上肢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作业治疗。
婴、幼儿期上肢运动功能快速发育,脑可塑性强,早期发现异常,尽早开始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按照患儿的功能障碍特点、心理状态和兴趣爱好,医生和治疗师设计和选择适当的作业活动,针对患儿在自理、游戏及上学三个方面的功能进行训练,从而解决生活学习及社交中所遇到的困难。
2.定期评价
定期评价对于康复目标、个体化的康复治疗方案的制定和康复训练方法的选择与实施尤为重要。评价应由家长.治疗师、医生共同参与,针对患儿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确定康复目标,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治疗方案。
每个脑性瘫痪患儿的上肢功能障碍都有其特点,因此,应该为每个患儿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治疗方案,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
患儿存在的主要问题会随着时间而发生改变.如果只进行入院初期评价,没有进行定期评价,一直按照原来的主要问题进行治疗,会影响康复治疗的效果。
3.按小儿上肢运动发育规律循序渐进地进行功能训练
小儿运动发育是按照规律循序渐进的进行的,即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低、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
某些治疗师和家长意图使患儿取得快速进步.而违背运动发育规律进行训练,例如患儿还不会全手掌抓握就开始练习拇、食指指尖精细抓握,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
因此,治疗师应熟练掌握并应按小儿上肢运动发育规律,循序渐进地进行功能训练,不能采用跨越式的治疗方法。
此外,治疗师也应熟知各个关节的活动范围,只有在正常关节活动度内进行训练,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并且避免出现拉伤等意外。
上肢的较近端是肩胛带,很多治疗师认为是盂肱关节,从而忽略了肩胛带的活动,因此上肢的训练应从肩胛带开始,然后依次按盂肱关节→肘关节→前臂→腕关节→手指的顺序进行。
4.家庭训练和医生指导相结合
脑性瘫痪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期住院治疗往往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许多治疗需要在家庭里由家长完成。家长和医生密切配合,共同制订训练计划、评估训练效果。
在长期的家庭康复治疗过程中,家长应定期接受康复医生的指导,进行合理有效的康复训练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家长、治疗师和医生应共同努力,医生和治疗师应向家长多讲解训练方面的知识,让家长学会家庭训练的方法。家长也应多学习关于康复的各方面知识,父母才是宝宝较好的康复师。
- 上一篇: 沈阳脑瘫什么医院好
- 下一篇: 沈阳看脑瘫哪家医院好